长江国际商会理事欧阳晨曦,从医、从教18年,他所创立的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从事仿生人造血管开发制造的企业。跨界将纺织材料与生物科技相结合,让欧阳晨曦的技术国际领先。11月2日,欧阳晨曦理事作为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代表“光谷创业榜样”,荣获“中国创业榜样”青年创业典范奖。
长江国际商会作为最本土化的国际商会和最国际化的本土商会,其首家同名商会——湖北省长江国际商会落户武汉之初,欧阳晨曦就对商会的双向国际化发展理念和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运作模式深为认同,在多次与商会执行会长刘萌的沟通过程中,对商会建设、商会活动等工作提出诸多有益建议与意见。他表示,将为长江国际商会医疗领域会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多做工作,贡献力量。
不断专研的学者
欧阳晨曦是地道的武汉人,于199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七年制专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在武汉协和医院从事临床工作。1995年既获得全国第四届“挑战杯”科技论文竞赛二等奖,成为同济医学院首位获此国家奖的大学生。
2000-2003年,欧阳晨曦获德国艾伯特奖学金资助,国家公派赴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心胸血管外科攻读医学博士学位,师从于国际著名的心胸血管外科教授Prof. Haverich,他曾于1996年受德国总理科尔的委托为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带给我的触动蛮大。”欧阳晨曦表示,心脏搭桥手术需要用到小口径血管,但市面上还没有符合要求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手术时医生只能从患者的腿上划开一条长长的口子,获取其自身的人体血管。“这种手术方式,创伤非常大,患者得受两道罪。”欧阳晨曦觉得每做一台这样的手术,对自己都是一种折磨。于是,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起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研制技术。在德国主要从事临床工作近3年。
2003年,欧阳晨曦回国后在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担任技术骨干。工作之余,他默默地关注着材料领域的研究动态。2004年一天,一则新闻引起他的注意,文中介绍武汉纺织大学(原武汉科技学院)的徐卫林教授研制出了一种蚕丝生物粉体,生物相容性甚好。敏感的欧阳晨曦很快跟徐卫林取得联系,深入研究后,他惊喜地发现,蚕丝生物粉体极有可能成为制造优质小口径血管的合适材料。
两年过去了,他与徐卫林联手,无数次的试验,最终突破:他们创造性地将聚氨酯和蚕丝粉体作为基本材料,模仿人体血管的3层结构,制造出了与人体血管结构相同、功能相近的基于蚕丝粉体的高仿生小口径人工血管。血管口径最小仅2毫米,呈白色胶质,富有弹性。为了验证效果,2006年年底,他们将一段长5厘米、直径4毫米的人造血管,植入小狗“晶晶”颈部动脉。1年后,取出的血管仍然十分通畅,且其生物相容性、血管栓塞检测等均基本符合临床要求。
2008年,该技术获得国家认可,接连拿到“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和“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2009年,这项技术又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非典型”的医学工作者
2009年,欧阳晨曦通过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3551”人才引进,正式创立“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落户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进行仿生人造血管项目的研发与产业化。他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和完善,偶尔客串经理人推广项目,甚至还会和风投们坐在一起聊融资,“这些体验都在医生职业之外,很有意思。”
“医生天天围着病床打转,最清楚病人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医疗器械、有效药物。如果他们能把这些想法变成对病人有用的医疗产品,岂不更好?”对于医生“下海”办公司这件事,欧阳晨曦持鼓励态度。“很多人觉得我们是不务正业,甚至觉得你就是为了赚钱。”创办杨森生物初期,欧阳晨曦并不被身边的人理解。他笑说,自己被大伙儿严重“误读”了。“在医院和学校老老实实上班,足够我养家生活。但那种生活太安定,我不喜欢,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人造血管研究,失败过很多次,心里很不服气,不弄出来不痛快,所以一直盯着不放。很纠结,但也很有趣。”
欧阳晨曦很非常赞同“转化医学”这一新兴概念。他认为,国外的医疗器械、医药产品做得好,得益于其成熟的转化医学实践。他们的临床医生、医学院的专家学者本身也是很好的(产品)“发明家”,在推广最新研究的同时,会设法寻找生产者或自办企业,进行转化,产品上市,患者最受益,“发明者”也获得了经济效益。“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中国则相反,研究者们更注重发现问题,终极目标是发文章,拿成果奖,很少往生产方面延伸。”
不过,情况正在发生转变。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开始重视其成果转化问题。欧阳晨曦关注到,去年武汉市政府出台了全国首个“黄金十条”,鼓励高校老师办企业,将研究成果变成真正的社会财富。“学医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但绝对不仅仅是‘开药开刀’这样狭义的救人,还包括创新和创造新的技术、药物及器械,用更佳的方式救人。”欧阳晨曦还期待,国内医学院尽快设立“转化医学”课程,让年轻的学生们在最富创造力的年纪,接触转化医学的概念,鼓励他们把基础科研成果快速转为临床应用,最终提高中国医疗整体水平。
科研向生产转化,杨森生物已然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2013年,杨森生物迎来“野蛮生长”期。2013年7月份,杨森生物在武汉光谷生物城的1000平方米专业厂房将建成投产,第一代小口径人造血管产品获批生产。他介绍,公司制造大小口径人造血管为全球首创。进口的大口径人造血管,使用2-5年就会堵塞,杨森生物的产品通畅期则达到10年以上,小口径产品至少能满足一年以上的通畅率。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器械严重依赖进口,70%为纯进口产品,30%国货均为进口产品的仿制品。“我们希望打破这种现状。”欧阳晨曦颇为自豪,量产后,将极大提高中国在生物材料及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地位。目前,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的心脏病患者需要接受心脏搭桥手术,日后随着产品的完善,还可以延伸至人造皮肤、人造肾、人造晶体等多个领域。
2010年,欧阳晨曦再次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格,被美国斯坦福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从事人造血管及血管内超声激光消融系统的基础研究。2011年,荣获湖北省“百人计划”。2012年,成功入围全国“千人计划”创业大赛总决赛。2013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并通过国家中小创新基金,对血管项目正式进行立项,同时欧阳晨曦也进入了“国家中小创新基金创业人才”推荐计划人才库。
【链接】
长江国际商会理事、武汉杨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晨曦,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获德国“艾伯特”奖学金、德国临床行医执照,湖北省特聘专家,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武汉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入选国际血管外科协会会员(ISVS),国际血管联盟(IUA)中国分会青年委员,美国遗传协会会员,美国化学协会会员,中德医学会会员。“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20强。曾获“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教育部驻外后备干部。担任《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两本开源国际期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