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商会动态
发布日期:2016/05/04浏览次数:100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靠情谊做长远生意


图说: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左七)会见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左六)


      充满闯劲的硬汉子


      17岁时,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参加了美国陆军,1952年,他以上尉军衔退役。在纽约街头找工作时,因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大陆保险公司人事经理对他爱搭不理的态度,他直接冲进副总经理办公室,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让格林伯格得到了一个见习保险员职位,由此开始了一生的保险事业。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跳槽AIG,也是在闯。1960年,AIG创始人斯塔尔给格林伯格一个最让他心动的条件:请他开创一种新的全球意外和健康险业务。格林伯格下了决心,离开了貌似强大、实则已经走下坡路的大陆保险公司。


      几十年后,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在业界有了一个名声:擅长打开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市场。最初的日本市场因他的“黄帽子创意”而打开,小学生的黄帽子印上保险公司标志。于是,保单带动了帽子销售,帽子上的保险公司标志又提升了家长的保险意识。日本市场由此打开。


      在维护公司利益的时候,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无所畏惧。1972年,巴基斯坦新任总理布托宣布对包括AIG子公司在内的保险公司实行国有化,却没有给出补偿。AIG多次交涉无果。一个多月后,布托访问美国,向美国商界宣传巴基斯坦吸引外资的政策。就在布托即将发布演讲时,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走上演讲台,介绍完自己的身份后说:“贵国最近将我的公司国有化,但我们还没有得到补偿。”并表示,自己打算在演讲后的答问环节跟在座的美国商界“分享这些信息”。很快,巴政府支付了补偿款。


图说: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在长江国际商会成立大会上的视频讲话


      靠情谊做长远生意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对中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在新书第一页上写道,AIG是中国的一个“孩子”。他解释说,这是因为AIG创办人斯塔尔早在1919年就在中国设立保险公司,AIG的“根”在中国。抗战中,斯塔尔的企业被日本人没收,但忠诚的中国员工设法保护了公司的重要文件,并在抗战胜利后迅速恢复了公司原貌。斯塔尔对中国心存感激,后来大力栽培过一些中国人,还将自己的庄园取名“摩法尔”,据说是老上海街头的蹩脚英语“更远”(more far)的谐音。2011年,上海市的一位领导带着一个代表团访问美国,格林伯格曾特意安排中国客人入住摩法尔庄园里的斯塔尔主卧室。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第一次访华,与中方签订了一份再保险业务合作协议,这是美中保险合作的开始。他也喝到了被《纽约时报》记者称为“闻起来好像空军一号的航空燃油、尝起来略好一点”的茅台,并经常被中国同行敬得酩酊大醉。其实格林伯格很少饮酒,在他执掌AIG之后,曾作出严厉规定,不许属下在午餐时喝酒,因为醉酒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力。他自己当然也不喝,他的名言是“我不会要求任何人做我自己不会做的事情”。但在中国,他破了自己的规矩。


图说: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在纽约办公室会见长江国际商会全球执行会长刘萌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很愿意研究中国的“规矩”。上世纪90年代,朱镕基担任上海市长时,创立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格林伯格欣然担任首任主席。1990年以来,这个组织为上海发展做出很多贡献。格林伯格来中国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甚至开玩笑说,如果能重新选择人生,他愿意生活在中国。后来也有很多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它们的首席执行官很少像格林伯格这样亲自出马,与中国官员和企业高层会面。格林伯格知道,中国政府喜欢直接跟外企的头头打交道,派别人是不够格的。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告诉记者,在中国做事情“需要时间”。“我1975年来到中国,但直到1992年才拿到保险牌照。”其实,1991年朱镕基就已经给AIG发了保险牌照作为试点,但业务范围仅限上海。1992年8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纽约,格林伯格争取到与李鹏会面5分钟的机会却李鹏谈了45分钟。他向李鹏保证,他要做的人寿保险是一个长期业务,至少10年内不会从中国拿走分红。这些说法打动了李鹏,因为“着眼长远”是中国看重的。当年9月,AIG收到了正式的牌照。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有个说法:“如果我们只和跟我们观点一致的国家做生意,那么我们能在海外开展生意的地方大概不会很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以及之后的美中经贸发展中,格林伯格劝说美国政府以开放姿态拥抱中国。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美,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举行晚宴,他将格林伯格介绍给朱镕基,朱镕基说“我知道汉克”——汉克是格林伯格的昵称。朱镕基还伸出胳膊,拥抱了这位老朋友。近年来,在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主持下,斯塔尔基金会给中国捐献了超过2.5亿美元财物,远远超过了其在华保险业务的利润。


图说: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


      打不倒的倔强老头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告诉记者,一个好企业需要吸引那些有志于建立一个伟大企业的人,以及那些有创新意识、有热情、有效率的人。他自己就是这样。早在1952年,格林伯格就购买了公司的第一架公务机,为的是提高旅行效率。不过,他对飞机的选择标准是“续航能力和速度”,对舒适度没有什么要求。他旅行的时候,妻子科琳娜总是陪伴着他,长途旅行中两人经常挤在两张座位拼成的“床”上,一个人的头抵着另一个的脚。飞往亚洲的航程经过阿拉斯加,他们经常会在阿拉斯加冷湾的一个世界闻名的日晒雨淋客栈停留过夜。当地十分冷清,北极熊和人口数量相仿。


      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选人不拘一格。他只看业绩,不问出身。对员工培训,舍得投入巨资,培训会上由AIG高管甚至他本人亲自演讲和作图文演示。格林伯格告诉记者:“在海外市场,你必须招聘到熟悉当地文化的人才,有符合当地需要的产品。”他有一个特殊的海外工作团队,这些人经验丰富,做事老到,有的粗鲁,有的精明,但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帮助企业打开了海外市场。对员工,他以严格要求闻名。很多高管都是军人出身,强调组织纪律和忠诚,这也成为了AIG的文化。一旦上级做了决定,很少有人私下议论。格林伯格会定期召集几十位高管开会,通常只开几分钟,对某些事情的进展咨询意见,也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要展示自己掌控一切情况,同时表明自己做事亲力亲为,员工们也不得马虎。他对员工也非常关心,谁的婚姻触礁、孩子生病,他都会设法提供帮助,甚至会派出私人飞机带着药品去帮忙。


      高龄的长江国际商会名誉会长格林伯格在采访中始终精神抖擞。他晚上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每星期工作七八十个小时,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全球旅行。有时候,他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便起来工作。为保持健康,他酷爱锻炼,在鸡尾酒会上,斯塔尔投资集团总裁马修说:“格林伯格“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跑步、滑雪都非常投入”。这种做什么事都认真的劲头,让这个打不倒的倔强老头实现了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