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商会动态
发布日期:2016/06/08浏览次数:100
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泰康的重资产生态圈

      “上世纪30年代,日本生命人寿的董事长去美国考察,发现美国保德信保险集团用30年时间超越了英国保德信。后来,日本生命人寿又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美国保德信的超越。”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年,时任日本生命人寿董事长到访中国时讲给陈东升听的。“他当时说:‘这个故事也一定能够在你(陈东升)身上实现。’”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东升笑着拾起往事。

 

      实际上,续写这个故事,陈东升只用了20年。

 

      如今,在资产管理规模上虽然仍不及日本生命人寿,但是泰康人寿却已经在新单保费等指标上超越了前者。

 

      2015年泰康实现净利润近106亿元,同比增长53%;营业收入达1323亿元,同比增长34%;投资收益为486亿元,同比增长72%;退保金同比下降30%;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15%,提升42%。

 

      在过去的一年中,泰康人寿频频抛出“大手笔”:以约2亿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写字楼项目;作为战略投资者成功入股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旗下的国投信托,改名国投泰康信托。

 

      更让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看重的,是一些现在“还不太赚钱”的项目:养老社区和医院投资。

 

      两年前,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就表示,泰康的战略很清楚,要将“从摇篮到天堂”变成活生生的新兴商业生态。

 

      2015年,泰康的投资收益已接近500亿大关,养老社区建设形成“八城联动”之势,投资并购医院,一套“保险+医养”组合拳已打得有模有样。而随着去年泰康人寿完成了对北京、广东惠州两块墓地的收购,“从摇篮到天堂”已经开始落实。

 

      但市场也不乏质疑的声音,认为经济形势下行、盈利模式待解、定位高端难免“曲高和寡”,未来的风险如何考量。每建设一个养老社区,每投资一家医院,动辄几十亿的投入,资本市场、国内同行甚至海外机构投资者都在关注着泰康。这又会演绎出什么样的故事?

 

      “至少未来10—20年都要坚持去做,也只有保险公司能够做得来。”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说。

 

      多年之前,源于认识到规模庞大的保险公司往往是社会主流产业的核心股东与核心资金来源,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坚决地做起了保险行业。创立20年,如今泰康管理资产已经接近万亿,其间泰康完成了业内第一单基础设施投资、第一单另类投资、发行了第一笔次级债,如今又第一家切入养老产业、布道“医养融合”……当外界不断纠结于挣不挣钱时,泰康人寿已经投身其中。陈东升说,什么事必须看得更远一些。

 

      大型险资为何鲜有举牌

 


      国内大型寿险公司纷纷走上转型之路,从注重“量”的积累转而注重“质”的提升。但对于中小型险企而言,“保费论英雄”仍然是难以走出的怪圈。


      2014年以来,不少中小型寿险公司,依靠“投资驱动负债”模式,通过银保渠道大量销售短期理财产品,规模迅速膨胀。而包括中国人寿、平安寿险、新华保险、泰康人寿等在内的七大寿险公司市场份额从此前的接近80%,到2014年末的73%,继而下降到去年一季度的60%。

 

      于是,整个2015年,市场不断出现频频“举牌”的险企黑马。部分公司大幅提高股票仓位从而使得投资风险迅速裸露。

 

      一位大型寿险企业的高层判断称,未来几年投资驱动型寿险公司的风险将集中爆发。大量寿险资金通过“短钱长配”失去了流动性,难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大规模退保以及满期给付。这些加大了公司的经营难度,中小寿险公司业务结构失衡的困局正在显现。

 

      “去年险资举牌的很多,但很少看到几家大型寿险公司的身影。其根本在于各个险企之间战略规划不同、发展目标和方向不同。”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说,“比如说我们销售了20年期的期缴保险,这意味着未来19年的资金来源,这其中的利润是源源不断的。”

 

      2015年,泰康人寿保险销售各业务条线全面爆发,总规模保费跨越千亿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其核心业务、新业务价值持续保持20%以上高速增长。较2009年实行价值转型之初,高价值类业务、15年以上长期期缴类业务,占比均大幅提升。

 

      持续优化的业务结构,支撑起泰康保险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使泰康人寿成为“偿二代”下为数不多的偿付能力大幅跃升的公司之一。

 

      我们靠的是几十万的营销员在销售保险,新兴寿险要从头建立起销售队伍难度太大,所以要依靠银保,”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说。


      非暴利产业非人人玩得起



      2016年4月26日,泰康人寿位于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的泰康之家·楚园体验馆正式开馆。截至目前,泰康已先后取得北京、上海、广州、三亚、苏州、成都、武汉、杭州8个核心城市的优质地块,实现全国核心城市群医养社区“八城联动”布局。“未来5—8年,泰康人寿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


      从2009年国内首个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试点获得保监会的批准,到2010年泰康之家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再到2012年泰康之家旗舰社区在北京昌平奠基开工、养老社区生活体验馆开馆,泰康人寿在业内率先切入养老产业。

 

      下定决心做养老时,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跑遍了美国大大小小20多个养老社区,也在国内做过许多尝试:在望京做过老年会所,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尝试过收购保利的项目,改造成“社区嵌入式”的养老。

 

      最终,泰康人寿选择了把美国大型的CCRC持续照护退休社区模式作为主要的核心产品定位,邀请美国一流养老社区运营机构提供高质量培训,未来在养老社区将形成统一标准的服务运营模式,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候鸟式”养老。

 

      为了实现养老社区和保险产品的结合,早在2012年5月,泰康人寿针对养老社区的运营特征,正式推出“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为客户提供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安排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目前,泰康人寿与养老社区对接的保险产品有多款,起价为200万元,投保人至少需要一次或分多次缴纳总额不少于200万元的保费,可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获得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产品到期后按年返还养老金直至身故,用于补充养老支出。

 

      通过运用保险资金建设养老社区,进而对接养老保险产品和客户,并购医院实现和养老社区的资源互补,向上衔接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产品,同时带动下游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老年科技产品等产业。在泰康庞大的保险、资管、医疗养老的产业链条中,养老社区是链接各个板块的重要一环。

 

      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曾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客户入住率相对稳定,达到90%以上,入住期限在8-10年,就等同于一次性销售了10年的期缴保险产品。这对于泰康人寿未来的现金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支撑。

 

      养老地产也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的领域,仅在2014年,就相继有中茵股份、上实发展、越秀地产等公司宣布进军高端养老产业,拥有资金实力和产业协同性的险资表现则更为活跃。

 

      前景虽然诱人,但要从中获利并非易事。从实践来看,养老地产不是一个高收益、高回报的行业,而且投资周期长,这与市场的预期大相径庭。

 

      养老社区绝对不是暴利产业,是一个低回报、长周期的商业模式。从拿地、建造到推向市场,大概是8—10年的周期,这个周期里是不赚钱的。但未来产业成熟后,会给保险公司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虽然不是“暴利”,但能够从中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却是陈东升所看重的。

 

      投入周期长、盈利前景不明朗,许多企业在养老地产上都走向了轻资产的模式。远洋地产副总裁李建波就曾表示,“远洋地产目前布局的这些养老照料机构,房屋和土地都不是公司的,全部靠租用。”

 

      但泰康人寿却是“重资产+管理”模式的坚定布道者。

 

      用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的话说,就是泰康人寿既要做养老社区的所有者,又要做养老社区的经营者。这其中也蕴含了陈东升对保险行业的理解,大型的人寿保险公司,聚集了巨大的资金,所以在资产配置上,就应该持有一些优质的不动产以保持长期稳定的回报。

 

      而能够熬过5—8年的建设周期,也得益于人寿保险负债周期长,也可通过其他投资保证公司正常运营。

 

      “很多人只看到前面5—8年的建设期是没有收益的,”陈东升说,养老社区需要10年甚至20年来做,“但最终收益率不会低于8%。”

       

      构建中国最大医院集团



      在泰康人寿进军养老社区的过程中,陈东升发现,“医”和“养”是分不开的,此前主打的“养老牌”也升级为“保险+医养”新型医疗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9月29日,泰康人寿与南京仙林大学城管委会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前者战略投资入股获仙林鼓楼医院80%的股权。该院按三级医院标准建设,泰康表示将为医院的运营持续投入超过50亿元。2016年4月9日,泰康人寿、南京大学、仙林鼓楼医院正式签约,仙林鼓楼医院挂牌南京大学附属医院。

 

      如果单从盈利的角度看,投资一家全科三甲医院也许并不是一桩好生意。

 

      从项目本身来讲,仙林鼓楼医院虽然有一流的硬件和国际化的定位,但也面临科室不全、医生不够的尴尬,如何定位,如何扭亏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综合医院投入量大,期限长,还要防范在经营管理上的风险。相比而言,投入相对较少、回报周期短的专科医院则在近两年受到资本热捧,增速也远远超过行业平均。

 

      “我们肯定希望这家医院能尽早盈利。”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也坦言。

 

      但他更看重的,是这家医院给公司带来的业务整合效应——通过设立医院,泰康有机会将客户服务、保险理赔、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社区营销等业务实现整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通过控股或参股医院、健康管理公司、体检中心等,保险公司可扩大经营范围,更为重要的是,保险公司可以不再局限于对死亡、疾病等风险的被动管理,而是主动参与到从预防、护理到治疗的整个产业链,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而仅靠专科医院显然无法完成这一闭环。

 

       “短期看能赚钱的项目可能不是像南京仙林鼓楼医院这样的大型医院,但它能提供的是一天就诊1.4万人的综合医疗服务。”陈东升解释道,“我们一定要把人寿保险和医养结合起来,形成像美国凯撒的模式,几千万的健康险客户就在我们的医院里。”

 

      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陈东升口中的凯撒模式,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该模式集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于一体,因此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成为一个利益统一体,提供服务后的结余资金可以在集团内部进行再分配,改变了在按项目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缺乏节约资金动力的问题。

 

      这样的整合式医疗可以为会员们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从疾病预防、疾病诊疗到病后康复,都会得到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

 

      从国际经验来看,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对接成功的案例在国外也不在少数。韩国三星医院就是三星生命人寿保险公司旗下的重要资产之一。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疗产业的发展,可以发现都存在几家大型的医院通过不断地并购或新建医院扩大规模。保险公司入股公立医院,成为其战略投资者,可以利用集团化公立医院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

 

      2015年11月28日,泰康人寿投资的首个二级老年专科医院——泰康燕园康复医院在位于北京昌平的燕园养老社区落成。目前,泰康燕园养老社区已率先将“医养融合”模式落地,在养老社区内配建二级康复医院,提供集预防保健、疾病治疗、慢病康复、长期护理于一体的闭环整合型医疗保健服务。

 

      按照规划,未来10年,泰康人寿在每个核心城市都要有一家三甲医院,按照目前南京仙林鼓楼医院总投资规模50亿来计算,要实现这一目标,投入可能高达千亿。

 

     “未来泰康医院要成为和泰康人寿、泰康资产和泰康之家一样的品牌,未来10年,甚至20年都要投入去做这一件事。”重资产+管理,陈东升信心满满,“我们未来肯定是中国最大的医院集团。”